作者:安妮·弗兰克
安妮・弗兰克(Anne Frank)1929年6月12日生,1945年死于德国贝尔森集中营时,距离她的16岁生日尚差3个月。《安妮日记》是犹太小女孩安妮・弗兰克在二战中,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。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,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。在漫长的25个月内,她用她的笔,用她的梦想,书写下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。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,安妮在日记里表达了她对成人世界的看法、她热情活泼的天性、不为人知的写作才华以及初生的爱情。奥托・弗兰克(Otto H.Frank)安妮・弗兰克的父亲,是弗兰克一家经历纳粹恐怖统治后的唯一幸存者。他的余生致力传扬女儿的日记,1980年去世。
作者:巴拉克·奥巴马
《奥巴马:光荣与梦想》一书共全面收集了三十篇巴拉克奥巴马的主要演讲,都十分具有代表性。经奥巴马总统授权我们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编辑整理,以便更能彰显出其形象生动的特征,展现出奥巴马总统雄辩的口才。
作者:米兰·昆德拉
《相遇》是米兰·昆德拉继《小说的艺术》、《被背叛的遗嘱》和《帷幕》后推出的第四本随笔集,共分为九个部分,涉及绘画、文学、音乐等各项领域。昆德拉一如既往“出入于艺术之境”,在书中回忆了与弗朗西斯·培根、富恩特斯、勋伯格、阿纳托尔·法朗士等人的“相遇”,既是美学的“相遇”,也是几个时代的“相遇”、更是作者与其旧主题和旧爱的“相遇”。
作者:加西亚·马尔克斯 P·A·门多萨
马尔克斯同另一个哥伦比亚作家、新闻记者P·A·门多萨的谈话录。书中详尽叙述了加西亚·马尔克斯的生平、创作实践及社会活动,他最初的文学训练,所受的文学影响,对自己作品的剖析,以及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解释。书中穿插着门多萨介绍谈话背景的优美散文,被读者誉为“打开马尔克斯世界的钥匙”。《番石榴飘香》可说是最有名、流传最广的马尔克斯访谈录,书中的许多句子后来都成了读者心目中马尔克斯的标志性言论。作家将书名命为《番石榴飘香》,亦颇具匠心。加西亚·马尔克斯在谈话录中说,精选素材有可能提炼出番石榴的香味。这是一个极富拉丁美洲特殊的比喻:番石榴是拉丁美洲一常绿灌木,其果实程球形或卵形,香味浓郁,可供鲜实或制果汁、果冻、果酱。文学作品亦然,只有经过加工,文学素材才能成为艺术品。《番石榴飘香》可说是最有名、流传最广的马尔克斯访谈录,书中的许多句子后来都成了读者心目中马尔克斯的标志性言论。莫言、余华等几乎所有一线作家,在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时,都会提到这本书。强调一下,《番石榴飘香》并不是一本端庄范的书,正如亲爱的老马并不是一个端庄范的作家,本书的有些篇章,老马的自我爆料简直让人目瞪口呆。
作者:加西亚·马尔克斯
《我不是来演讲的》讲述了:“我不是来演讲的。”首次登台演讲,17岁的马尔克斯如是说。1970年《百年孤独》已大获成功,他演讲时又说:“对我而言,文学创作和登台演讲一样,都是被逼的。”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,演讲却成为他作家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《我不是来演讲的》收录了加西亚·马尔克斯1944到2007年间公开演讲的名篇,时间跨度涵盖他的文学生涯。除了对文学的眷恋与痴迷,讲稿中还充分体现出他对社会弊端、文化发展、核危机等问题的关注,以及与科塔萨尔、穆蒂斯等人的动人友情。让我们第一次倾听马尔克斯的心声,听他谈自己、谈《百年孤独》、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!
作者:玛格丽特·杜拉斯
《痛苦》记述作者玛格丽特·杜拉斯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,也记录了她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。《痛苦》背景是战争,是战争中人的群像,个人所受到的忽视、在庞然大物面前显出的脆弱无助,成为对社会权威的批判。叙述无所不在的欲望、不置可否的爱情成为人在社会的不公正对待面前一种内在的反抗。
作者:玛格丽特·杜拉斯
杜拉斯晚年的一部随笔集,一九九三年出版。题名为“写作”,但并不局限于写作本身。作家的点滴回忆与感受:孤独、酒精、情人、独居的乡村别墅、电影、乃至对小哥的爱都融入其中。全书收录了五个短篇,分别为《写作》、《年轻的英国飞行员之死》,《罗马》,《纯洁的数字》、《画展》。
作者:玛格丽特·杜拉斯
晚年的玛格丽特·杜拉斯生活在疾病的困扰之中,写作、孤独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。扬·安德里亚·斯泰纳的到来为她打开了一扇窗,去呼吸,去回忆。去挥洒最后的激情。痛苦的力量仍在,但已转向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。以情人的名字为题,这本《扬·安德烈亚·斯泰奈》亦如对情人的喃喃私语,八〇年的夏天,也因此充盈起来。
作者:费孝通
从《脚步,是文化的刻度:费孝通文化随笔》中,读者可以了解费孝通如何通过“人人可以看到的事”,表达自己对厚重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思考;可以感受作者对亲友、师长一往情深的思念。可以领会一个社会学家眼里观察到的,对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描述。作者长期从事社会学、人类学研究,常常能从生活细节中发现闪光点,选篇范围从青少年时代到老年时代,内容丰富,文字质朴。
作者:费孝通
《人间,是温暖的驿站:费孝通人物随笔》是费孝通先生的一本人物散文随笔集结,记录了费孝通先生身边众多的人物和国外历史名人,展现了一代人的风采、信仰和精神,而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弥足珍贵,正是当今社会逐渐缺失的,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思索。